报名
坐标您当前所在位置: 湖北自考网> 考试科目 > 审计学 > 笔记串讲> 自考00160审计学

自考00160审计学

  来源 : admin    湖北自考教育网 : http://www.hbzkjy.com   

自考 审计学

00160 审计学(精心打造 致力备考)

第一章 审计概论

1. 审计主体: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政府审计的对象为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财政收支、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对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社会审计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3. 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4. 审计的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5. 审计的特征:a独立性(最本质的重要的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b权威性:它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

6. 1995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审计的地位,为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8谢霖领取了第一号会计证书,于北京创办了第一家会计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标志着我国注会制度诞生。1930国民政府颁布《会计师条例》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

7.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为(1)财务报表审计(2)经营审计(3)合规性审计;

按实施时间分为(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

按执行地点分为(1)报送审计又叫送达审计(2)就地审计又指现场审计;

按审计依据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为(1)账项基础审计又叫详细审计(2)制度基础审计(3)风险导向审计

8. 审计的方法:

按书面资料的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

其会计核算顺序为 取得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优点:方法简单,由于从原始凭证入手,审查的内容系统全面不易造成重大疏漏

缺点:工作量大、繁琐,审查时不易抓住重点。 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或内部控制较差的单位。

(2)逆查法又叫倒查法

优点:从审计对象的总体着眼,在进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疑点或重点进行深入审查, 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时间,提高审计功效

缺点:审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 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单位。 按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优点: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法规的行为,一般不易疏漏,审计风险较小,审计工作质量高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 适用于经济业务简单的小企业事业单位或经济问题非常严重的专题审计。 在现代审计中较少适用详查法,大部分用抽查法。

(2)抽查法

优点:成本低,能明确审查重点,效率高

缺点:结果过分依赖审查的部分情况,如果审查的部分不合理或缺乏代表性,抽查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适用于规模大、业务复杂、内部健全和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按书面的技术内容划分:

(1)审阅法: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自考 审计学

(2)核对法,其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帐表核对、和账实核对,是现代审计的常用方法。

(3)分析法,在审计中应用广泛,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4)复算法又叫验算法。

9.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点法:分为直接盘点,用于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的盘存。监盘法,用于盘存数量较大的实物,如大宗的产品、原材料。

实物盘存按其范围分为全面盘存和局部盘存。库存现金、有价证券采用全面盘存法;对数量、品种多的财务可以采用局部盘存法。

(2)调节法,使用它调节未达账项,可以证实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

(3)观察法,必要时对现场摄影拍照,作为审计记录。

(4)查询法,一般通过函证的方式,用于往来账项的查证。

(5)鉴定法是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

第二章 注会职业道德

1. 注会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独立性事其灵魂,如果注会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客观上注会应力求公平,不因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上注会在提供专业服务上,应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经验,有要求其经济、有效的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应有关注要求注会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警惕,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3)保密:注会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

(4)执业行为:注会的行为应有好声誉,不得有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其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同行的责任和其他责任。

(5)技术准则:遵守的准则有中国注会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2. 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1)经济利益,表现在6个方面: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客户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2)自我评价3方面: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员工;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业务;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3)关联关系4方面: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会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4接收鉴证客户或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4)外界压力3方面:1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吗,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减工作范围。

3. 威胁独立性的防范措施:

(1)职业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1进入该职业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2继续教育要求;3执业准

自考 审计学

则和监督、惩戒程序;4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外部复核;5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要求的法律。

(2)鉴证客户内部的防范措施:1在鉴证客户的管理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时,由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或同意这一委托;2鉴证客户有能够胜任管理决策的员工;3强调鉴证客户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承诺的政策和程序。 4能够确保在对非鉴证业务进行委托时作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5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与沟通的公司治理结构,例如审计委员会。

(3)会计师事务所的防范措施,具体业务:1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会进行复核;2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会;3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的问题;4向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5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6将独立性受到威胁的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4. 专业胜任能力:指注会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5. 或有收费:指收费与否或收费的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如果是经济法院公共管理机构确定的收费,则不应视为或有收费。

6. 不能对注会能力进行广告宣传的原因:

(1)广告可能威胁专业服务的精神;

(2)注会的服务质量及能力无法由广告内容加以评估;

(3)广告可能导致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第三章 注会职业准则与法律体系

1. 鉴证业务:是指注会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其要素有三方关系(注会、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五要素。

2. 适当的标准应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

(2)完整性: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相关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应包括列报的基准。

(3)可靠性:能够是能力相近的注会在相似的环境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算。

(4)中立性: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不应使某一利益集团收益,而使另一利益集团受损。

(5)可理解性: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

3. 注会的法律责任种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处罚,对注会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会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 刑事责任指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判处责任人一定的徒刑。 一般来说:违约和过失可使注会负担民事和行政责任,欺诈可使注会负民事和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并处。

4. 注会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哪些?

(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4)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深入了解其业务;

(5)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6)聘请熟悉注会法律责任的律师等。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

1. 计划审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起点,也是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它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

2.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事注会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

自考 审计学

属于鉴证业务。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公允性”: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做的陈述或声明。

与各类交易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00160审计学

00160审计学

00160审计学

及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接收业务委托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以及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3)有两种情况下需实施控制测试:一是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二是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会应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4)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的主要工作是: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经

自考 审计学

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提请审计单位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5.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其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的消除签约双方在以后工作中产生的误解,促使各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保护签约各方的正当利益。

6. 重要性:如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

7.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首先,在计划审计阶段,注会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其次,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会应及时评价上一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是否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最后,在结果阶段注会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阶段有差异,此时,应重新确定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8. 计算重要性采用固定比率:

(1)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可以采用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说后净利润的5%或总收入的0.5%、

(2)对非盈利组织,可以采用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

(3)对共同基金公司,可用净资产的0.5%。

9.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1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这种错报有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层和注会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二是运用会计政策的失误。)

(2)推断误差包括: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来的估计错报。

剩下的不想整理了,敬请原谅A!

热门专业推荐

  • 联系方式
  • 投诉与建议电子邮箱:272223086@qq.com
  • 联系方式:13117063983
微信
微信